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承托國內有效需求
- 發布時間:2024-08-01 13:36:33
- 來源:中宏網
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以利率招標方式投放2000億元MLF,并降息20bps至2.3%。央行7月額外操作本次MLF在短期和長期具有多重意義。從短期來看,本次MLF投放可以穩定月末流動性,壓低中期利率,實現合意的收益率曲線水平。此前,債券市場長端利率不斷下行,央行不斷提示風險并準備直接開展國債買賣操作來抬升長端利率,避免此前投放的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過度淤積。
從長期來看,本次MLF投放的方式和時機可以看作未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框架演進的過渡舉措。此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從數量型工具為主向數量型和價格型并用的框架演變,形成了短端7天逆回購利率,中長期MLF利率,長端LPR和國債收益率的完整的政策利率體系。央行直接控制7天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并通過MLF加點方式實現政策利率向長端的傳導。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行長在演講中提及了對中國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演進的思考。首先,未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利率調控作用,金融總量指標將更多地作為參考觀測。其次,未來央行希望簡化利率品種,理清利率傳導關系,尤其是完善LPR的報價機制使其更加市場化運作。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央行公開市場業務2024第4號指出,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這意味著7天逆回購成為了短端主要政策利率,印證了此前潘功勝行長演講中的措辭,并且數量目標得到淡化,利率成為主要央行調控的方式,而本次MLF降息依舊采取的是利率招標,固定數量的方式進行,顯然與利率調控為主的未來貨幣政策框架設計理念不符。同時,從時機上看,以往LPR是以MLF加點的方式定價,因而需要在MLF利率調整后再進行調整。但本次MLF調節在LPR調整之后,LPR與MLF之間形成脫鉤,未來LPR將更加獨立運行,充分反映市場利率變化。
同時,本次MLF降息投放也可以看作是金融手段托舉國內需求,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的手段。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來看,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是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積聚,通過供給端實現技術突破來實現經濟的變革,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就需要維護好一個有效需求充足的市場,保證技術突破創造的新產品可以充分激發新需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盈利和發展,從而源源不斷提供技術發展的動能,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正向循環。在6月潘功勝行長的講話中提及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難。央行已經在短端7天逆回購利率和長端LPR利率方面進行了降息操作,此次MLF的繼續降息使得收益率曲線整體向下平移,向市場投放各類期限資金,有助于企業貸款和居民住房貸款需求的平穩回升,對市場有效需求形成一定托舉。
總的來看,本次MLF降息投放在短期實現合意的收益率曲線水平,維護金融穩定;在長期助力以利率為核心的貨幣政策框架的形成,繼續完善利率市場化機制;同時也發揮了托舉國內有效需求,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作者:何青,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海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研究”[20ZDA05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