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事業進行到底
- 發布時間:2024-07-29 08:59:46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7月22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7月22日,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主題,中宏論壇第五十一場在線研討會圓滿召開。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徐洪才的發言:
圍繞今天會議主題,我想分享三個方面的觀點,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和重點;三是加快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
首先,談一談必要性。
現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容易改的地方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當前,迫切需要凝聚共識,瞄準未來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圍繞這個目標,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因此,有必要全面總結一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分析當前面臨的挑戰和任務。從國內看,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了5.3%,還不錯;但是二季度跌至4.7%,回落還比較猛。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速至5%,但明年可能只有4.6%。從2024年到2035年,我國要實現《“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即GDP規模相對2020年翻一翻達到200萬億元,人均收入達到2萬美元以上,年均經濟增速就不能低于4.7%。現在看來,實現這一目標面臨嚴峻挑戰。
另一方面,從過去十多年觀察,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呈現逐漸放緩的“L型”走勢,反映出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即依賴外延擴張、投資驅動、外貿拉動經濟增長,已經不靈了。在新一輪全球博弈當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脫鉤斷鏈,致使我國在科技創新乃至對外經貿合作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過去幾年,我國科技創新進展很大,但綜合來講,我們跟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有經濟實力對比,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從經濟規模來看,2021年我國GDP折算成美元,占到美國GDP的77.4%,2022年下降到72%,2023年下降到66%,今年上半年下降到60%。這種快速下降,從根本上講,還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出了問題。
另一方面,外部環境也充滿不確定性,今年是全球大選之年。一些國家已經塵埃落定,而美國總統大選還充滿著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中美科技脫鉤愈演愈烈,無論是誰上臺,基本趨勢都不會改變。過去幾年,中國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明顯下降,上市公司市值嚴重縮水。與周邊幾乎所有國家和經濟體相比,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說是最差的。從另一角度,這也反映我國經濟確實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和困難。
但是,我們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堅定不移的。黨中央召開這次承前啟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形成了新的60條《決定》,內容非常全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決定》把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定位為促進現代化建設,實現國家治理機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通俗地講,就是通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層面的調整,來促進生產力發展,尤其是新質生產力發展,以應對新的挑戰,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其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這次《決定》明確提出,要在2035年之前基本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未來五年很關鍵。從最近幾年世界經濟發展速度來看,去年是3.3%、今年預期是3.2%,明年可能回升至3.3%。但從2000年至2019年,本世紀初20年的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為3.8%。這意味著,從疫情以來,包括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增速都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F在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因此,我們要把握住未來五年這一機會窗口,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理解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里有三個關鍵詞,首先是市場經濟,這是基礎。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因此,要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將競爭性政策置于基礎性地位,也就是國際上經常講的,所謂競爭中性原則。通過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律高度來保障民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過程中,我們深知市場也會失靈,這時就需要政府彌補市場功能缺失,發揮保駕護航作用,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引導市場有序、高效運行。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發揮作用。《決定》首先提出“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這是針對長期存在“一放就亂,一管就死”講的,把控好“放”和“管”的度是很難的。
第二個關鍵詞是社會主義。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成分共同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讓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就各位,發揮各自專長。在有些領域,比如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本、國有企業適度集中,發揮其獨特作用。另外,還要促進國企創新,優化相關制度安排。民營經濟、非公經濟,則通過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推動更多自然壟斷和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更多重大工程項目對民營企業開放,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還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高水平。我們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要有包容性,不拒絕一切先進經驗,也包括我們過去自己的經驗。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效運行,首先要保證各項體制機制是高水平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方向:一是市場化,二是社會主義,三是高水平。各個領域,共有三百多項改革。其中,最難啃的骨頭,比如房地產;還涉及潛在風險,比如地方債。現在有地方政府入不敷出,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城鄉融合發展也很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創新不足。在全球創新國家排名當中,我國位居第12位。但是坦率地講,拖后腿的短板還是體制機制。比如,教育、科技和人才管理體制等。我到處講,中國有2億多的高素質人才,印度有2億多高素質人才,美國也有2億多高素質人才?,F在,美國、中國和印度你追我趕。未來三個大國之間競爭,關鍵要看怎么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讓兩億高素質人才潛能和創造性進一步迸發,尤為重要。《決定》總共提出了三百多項改革任務,但牛鼻子、核心部分還是要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加快落實各項改革任務。
大家要認真學習,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前面講到凝聚共識,圍繞現代化建設目標,各行各業、各就各位,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好各自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拋棄躺平主義,積極作為。套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就是“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將改革事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