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新”啟航新征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致辭
- 發布時間:2024-04-01 08:49:31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3月25日電 在2024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學習貫徹兩會精神之際,“中宏論壇——攜手高校中宏觀察家面對面(清華篇)”網絡直播活動,于3月20日下午在清華大學未來媒體實驗室舉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出席論壇并致辭。以下是周慶安院長致辭實錄:
各位專家、學者,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中宏論壇第47期研討,也是“攜手高校中宏觀察家面對面”首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尤其是在兩會剛剛勝利閉幕之后,如何更好地進一步深入學習和貫徹兩會精神,我想圍繞這個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歷史任務,以及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中國重大原創經濟發展概念如何更好貫徹落實,我們的專家、學者、師生們將會展開非常豐富而且深入的討論。
今天,我想從三個“新”角度分享三點學習體會。
第一個“新”,是我們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中國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建設時期,2024年,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的“十四五”已經進入第4個年頭,明年我們就要進入到收官之年,大家看到,隨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深入推進,尤其是隨著高質量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正處于非常重要的時期,最近一兩年,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走過疫情三年之后,中國重新打開國門,擁抱世界,在這樣的一個歷史進程當中,我們與這個世界的科技、經濟、文化發展如何更好地同頻共振,如何更好地發揮中國的歷史性的地位和作用,能夠起到更重要的引領。我想在總書記的擘畫之下,我們進一步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這樣的歷史任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新”,就是“新質生產力”概念。這個概念從去年總書記提出到今天,它是一個很新的概念,也是我們在不斷深入學習貫徹過程當中,不斷領會和理解的概念。大家可能都知道,新質生產力既包括了我們說的技術革命,又包括了生產要素的進一步的創新型的分配,當然還包括了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深度發展,這個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雙循環”的概念,提出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其實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因此,新質生產力并不僅僅是一個生產要素和技術創新的概念。我想也包括在我們的學科建設,在我們的高等教育發展和我們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必須要引領和牽引的一個目標,所以我想今天圍繞著這樣的一個主題,中宏網和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經濟傳播研究中心一起來攜手討論在新質生產力的大環境下,如何進一步的推進高質量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實踐意義。
第三個“新”,我們的高等教育機構,面臨非常重要的新型學科建設任務。這也是今天我們高度重視的一個新話題。大家都知道,21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啟之后,對于所有的學科建設來說都面臨著很重要的歷史,如何有效的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學科壁壘?新聞傳播可能從大家傳統意義上理解,它就是一個講故事的藝術,那么,今天大家發現講故事處在一個非常多元的場景當中,這個新場景既具有技術性的新場景,又有用戶的新習慣,比如,大家現在都不看傳統媒體了,都用移動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新的平臺、新的渠道獲取新聞,同時還面臨新一代受眾群體,以在座的各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我們更廣大的學生為代表的90后、00后,甚至更新的一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學科界限正在逐漸變得模糊,有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們要構建一種耗散型的學科結構,它必然還有一定的學科中心,但更多是通過不斷的擴展自己的邊界,不斷與其他學科進行深度交流、融合,重新尋找自己在新的歷史時期,在這種新質生產力牽引之下,這是我們整個學科的新定位。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看到陳國強教授、劉新軍教授、劉大成教授其實來自不同學科領域。包括生物制造、精密制造、互聯網產業等等,我想這些學科也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今天我們的高等教育和實踐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對話,培養出能夠真正意義上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適應這個新的歷史時期的新型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人才。所以,我想這樣的一個大的環境,這樣重要的任務,以及我們今天面臨的非常艱巨的歷史使命,都推動我們更好地去面對這個話題。
因此,我相信,而且期待今天的論壇,其實只是一個開端,今后,一方面我們學術界和業界,清華和中宏網會有更多的深入交流,另外一方面,在學術界的不同領域,包括我們的新聞傳播領域,包括我們的經濟領域,包括我們的產業制造業領域等進一步的深入對話,其實會開啟更多學科交叉新的增長,我想這也是我們未來在人才培養,在清華大學的高質量發展的旗幟下,我們應當做的事情,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