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內需動力 暢通國內大循環
- 發布時間:2024-01-04 11:01:54
- 來源:中宏網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當前,我國經濟的持續恢復向好彰顯了巨大的韌性、潛力和活力,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逐漸恢復并加強、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擴消費、穩投資相關政策正逐步顯效。2023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5.9%,人均消費支出累計增長8.8%,消費占收入66.43%,消費累計增速超過收入累計增速近三個百分比,顯示出國內人民強大的內在消費需求。2023年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更是達到94.8%,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消費重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113%。從投資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5035億元,同比增長3.1%;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6%。同時,民間投資也出現了積極變化,前三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6%,但降幅比1至8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顯而易見,2023年前三季度的消費反彈與投資好轉為中國經濟復蘇注入動力,有效支撐經濟平穩健康與高質量發展。
雖然種種數據釋放了明年經濟實現爬坡過坎的積極信號,但一些指標出現短期波動、一些制約因素也仍然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雖然降幅收窄,但仍同比微降0.2%,同時中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外部直接投資由順差轉為逆差,2022年三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直接投資連續五個季度凈流出,季均凈流出340億美元。因此,在全球經濟衰退、外需持續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未來可能進一步下降,加之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存在,所以激發我國經濟社會活力、暢通大循環必須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基礎、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等有利條件,緊緊抓住擴大內需這個牛鼻子,著力夯實內需增長的動力基礎。
第一,借力平臺經濟,拉動經濟回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平臺經濟等新經濟發展模式在顛覆傳統產業的同時,已然成為拉動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支撐力量,擔負著創新消費場景、改善消費條件、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加速消費回暖的主要角色。因此,要進一步推動平臺經濟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連接、聚合和匹配作用,賦能服務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并依托數字技術平臺生態系統,創造新的消費場景,催生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以更好發揮平臺企業創新、改善效率的作用,實現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市場的活力與韌性。
第二,推動新型消費,加速釋放活力。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臺了一攬子促進新型消費的政策舉措,形成推動新型消費市場發展壯大的政策“組合拳”。要將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其靈活性,并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更多消費領域融合應用,不斷拓寬消費的新領域,打造新的消費場景,讓消費體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消費,激活健康消費、家政服務、文化消費等具有爆發潛力的傳統消費,或者創新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綠色消費、數字智能等新型消費市場的形態和層次,最終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需求牽引新供給,著力打通新型消費市場發展壯大過程中面臨的堵點,加速活力和動能釋放。
第三,回暖房地產投資,聚焦制造業投資。用好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需要兼顧重點解決房地產投資領域難點問題以及加大支持對制造業領域的投資,才能更好釋放國內大循環的巨大潛力。一方面,針對房地產投資比較低迷、全面復蘇可能處于較長時間窗口的不確定問題,需要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安排,在做好保交樓、保證合理融資需求的同時,發揮“三支箭”功能,積極釋放剛性和改善性買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全面回暖,多措并舉盡快扭轉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局面。另外一方面,要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圍繞激發市場活力、提振企業信心為中心,綜合施政,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養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舉,夯實工業“壓艙石”作用。
第四,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力促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外需沖擊、內需疲軟的環境下,未來中國經濟需要以“高質量再平衡”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需要以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僅要著眼于消費市場,更要專注于要素市場、中間品市場,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釋放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潛力,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發揮巨大人口規模優勢的有效舉措,能夠有效打破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水平,擴大消費需求和就業崗位,增進人民福祉和共同富裕。(作者:陽旸、陳婧之、譚子忻,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