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于生態環境
- 發布時間:2024-01-04 08:58:06
- 來源:中宏網
“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先后四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始終站在國家發展全局高度謀篇布局、掌舵定航,始終堅持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始終強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悟生態環境建設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有助于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根本前提。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母親河,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從世界屋脊到巴山蜀水直到江南水鄉,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滋養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壯大。改革開放以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透支嚴重,造成經濟增長乏力,人與自然關系緊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要更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定力,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廣泛共識,支持生態優勢地區做好生態利用文章,激發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真正實現把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
要牢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這一根本保障。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長江經濟帶繞不開的“必答題”。經濟建設是社會發展的中心,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正確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探索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的根本性突破,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要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這一根本路徑。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有序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長江經濟帶擔當主戰場,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發展中厚植綠色底色。要嚴守生態紅線,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經驗借鑒。要重點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要加快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橫向生態補償,將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要牢牢把握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根本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長江經濟帶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挑大梁”作用。在新形勢新要求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才能護碧水清波、展蝶變新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戰略任務,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要以高品質生態環境為支撐,堅持系統治理,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守牢長江經濟帶綠色本底;以四化同步發展為有效路徑,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保障,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長江樣板,引領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是一個系統、長期、復雜的重大工程,在黨中央決策部署下,有關各方八年實干,“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美景已然重現。我們更要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之時,積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力,謀劃經濟高質量發展之勢,實行創新引領系統協同之策,夯實長江生態環境之基,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推進,答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命題。(作者:涂永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胡先強、多玉琴,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