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房地產市場的主體退出機制對于中國經濟改革意義重大
- 發布時間:2023-11-20 07:50:32
- 來源:企業家日報
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是規模增長,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體量的快速擴大與飛速運轉,使得我們消化了諸多風險,平穩度過了多次危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也在一些領域尤其是房地產領域造成了一些泡沫。現在,中國已經成長為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目標是通過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恒大事件正揭露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決心以及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的重要性。
宏觀層面看,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關系到經濟的結構性調整。目前,我國需要正確處理好存量經濟與增量經濟的關系。只有解除存量經濟的一些包袱,才可為新經濟的發展騰出空間。以恒大集團為例,恒大的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2%,如此高的債務負擔所占用的金融資源、政府資源也是巨大的。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各方面的社會資源需要投入到更多的新興產業之中,投入到新質生產力的解放與新型生產關系的培育之中,更好地盤活資源“輕裝上陣”。因此,中國市場經濟的改革需要打破一些制度的藩籬,在制度層面完善市場主體的退出機制,打破“大而不能倒”的思想怪圈,引導市場主體規范發展,釋放市場經濟的活力。
產業層面看,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關系到行業內部的高質量發展。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在房地產市場政策收緊與宏觀經濟形勢下行的情況下,導致房地產行業近年來頻現爆雷事件,房地產風險從小型房企向大型房企蔓延,從房地產市場向金融市場蔓延。金融機構對于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出現了道德風險的問題,對于中小房企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幅減弱,對于大型房企的支持力度相比較而言有所加強,這是一種扭曲的金融資源配置的行為,加大了房地產行業的風險。當下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完善的退出機制有助于房地產供給端秩序的重建,進而引導房地產行業形成新的供給和需求平衡點。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行業會進行深度調整,優勝劣汰,淘汰落后產能,避免出現逆向選擇和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進而帶動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形成金融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的良性機制,帶動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微觀層面看,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關系到企業的活力釋放。企業是市場創新的主體,是資源配置的主體,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此次房地產危機,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民營房企。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的銷售業績中,國資背景的房地產開發公司銷售業績大幅上升,成為地產行業的領跑者,而民營企業則呈現下降趨勢。這個現象再次說明了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相比,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在宏觀形勢相對較差的時候,很容易受到影響。房地產行業是與國民經濟發展高度相關的行業,近些年民營房企尤其是大型民營房企的破產有助于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成長,但是也要注意形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健康競爭的局面,避免資源向國有企業過度傾斜,擠壓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掌握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一些重要的資源向國有企業匯聚,導致國有企業的效率較低,市場活力不夠。《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重點就是要釋放國企的活力,解決“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因此,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是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要構成,具備同等的經濟社會地位。因此,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不僅在于民企,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國企央企房地產企業的活力也需要進一步釋放。(作者:申宇婧,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鏡榕,國家發改委中宏網總編室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