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分析
- 發布時間:2023-09-04 11:58:56
- 來源:中宏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較于之前提升競爭力的論述,黨的二十大報告著重強調核心競爭力。這一重要論述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國企要重點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短期內其他企業難以模仿也難以超越的獨特競爭優勢,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了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政治保障。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關系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鞏固,關系我們黨執政地位和執政能力,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因此,國有企業在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性原則。
第二,弘揚企業家精神。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需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國有企業領導人不同于黨政領導干部,他們需要在瞬息萬變、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帶領企業迎難而上,勇攀高峰。在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需要莫大的勇氣、毅力和魄力,才能突破重圍,造就世界一流企業。因此,在未來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第三,要加大創新投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強知識、人才積累,不斷突破難題、攀登高峰,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大力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第四,聚焦主業。只有聚焦主業,企業才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要按照“聚焦主業、功能相近、以資產資本為紐帶”原則,加快國有企業并購重組,做大規模,壯大實力,突出優勢,對不具備競爭力的非主營業務,要堅決退出。支持國有企業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的頭部企業或鏈主企業,就此打造一批具有行業話語權與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國有集團企業,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支撐作用。
第五,充分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把人才強企作為核心戰略,帶頭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唯有激勵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積極進取、奮勇爭先,引領企業創新發展,才能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要穩妥有序推進國有企業人員管理、薪酬待遇、考核評價等分類改革,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做到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完善任期制、聘任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而充分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第六,深入推進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改革。我國國有企業監管要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向“以管資本為主”方向轉變。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推動社會公共管理部門不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國資監管機構不行使公共管理職能。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調整優化管控模式,推動國有企業以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本回報、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變革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要牢記自身歷史使命,不負黨和人民期盼,爭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全力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作者:王欣,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