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礎、促進數字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 發布時間:2023-08-29 09:46:58
- 來源:中宏網
近日,國務院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題,進行第三次專題學習,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他在總結性發言中指出,“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要強化系統觀念,加強跨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匯聚各方合力,加快推動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落地?!?/p>
發展數字經濟,服務百姓,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從2008年至今,其內涵不斷豐富,范圍從消費互聯網延伸到產業互聯網,并隨著產業的跨界融合進入了裂變式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文中高度評價數字經濟的意義,指出:“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數字經濟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為居民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機會和選擇,改善了居民的購買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活質量。居民能夠在家中或移動時輕松訪問各種服務,如在線購物、電子支付、食品外賣、遠程醫療和教育等。也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獲得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包括新聞、娛樂、教育資料等。與此同時,數字金融服務擴大了金融的覆蓋范圍,移動支付、虛擬貨幣等數字金融工具讓更多人能夠獲得金融支持和服務。
數字經濟對各個垂直產業的產業鏈和內部的價值鏈進行重塑和改造,為產業帶來更多機會和優勢,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通過優化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可以減少人力和時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企業可以更快速地發現市場需求和產品改進點,從而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商務等數字化運營方式,企業能夠更廣泛地觸達全球市場,擴大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份額。
發展數字經濟,應注重完善法規、培養人才
首先,要加快立法,保障數字安全。數字經濟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安全與隱私問題。需要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學會規避風險。大量的個人和敏感數據被收集、存儲和共享,這增加了數據泄露和隱私侵犯的風險。新的商業模式對傳統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一定程度改變了市場格局和消費者行為,出現企業或個人的明星經紀現象,擴大了收入差距。數據外流甚至涉及到了國家安全,迫切需要加快制定法律法規以保障數字安全,明確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存儲權、交易權、定價權、監管權等內容,包括生物數據、經濟數據等。李強總理在學習會做總結時指出“提高常態化監管水平特別是增強監管的可預期性,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p>
其次,要打破壟斷,數據有限公開。打破部門之間、區域之間和企業之間的數據壟斷,實現合作共贏。在國家層面,只要是不涉及國家信息的數據應該面向全民公開。加強跨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匯聚各方合力,加快推動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落地。在區域層面,應積極探索跨境數據管理新模式,制定數據共享的標準和協議,促進區域協調和國際合作。在企業層面,應該積極鼓勵公平競爭和創新生態的發展,避免一兩個科技巨頭占據主導地位的發展現狀。建立開放的合作關系,企業間共同合作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可以增加市場多樣性并減少單一企業壟斷的風險。
第三,要培養復合型人才。數字素養包含數字技能和專業技能,勞動者需要具備雙重技能,目前市場普遍奇缺具備數字素養高的人才。加快培養既懂業務又懂數據處理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學校和教育機構更新課程,將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融入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字思維和創新能力。需要個人加強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需要企業創造跨領域合作的機會,讓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共同合作解決復雜問題,促進知識和經驗的交流。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出具備數字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勞動者的需求,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個人發展潛力。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國地位穩固,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應該把握發展大勢,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發展雄心膽識,堅定信心,讓數字經濟真正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作者:王琪延,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珊,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