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共建“一帶一路”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 發布時間:2023-07-12 08:13:14
- 來源:人大重陽
特別榮幸參加這次會議。老撾我來過幾次,那時我帶中心課題組與老撾相關研究部門進行中老經濟走廊相關規劃的研究。規劃2019年在中國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列入會議成果清單。我第一次來老撾時中老鐵路剛剛啟動,第二次中老鐵路基礎工程剛剛完成,這一次我們坐著中老鐵路的火車來到了老撾萬象,感慨萬千。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大國胸襟、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順應世界發展規律、人類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順應世界最廣大國家和人民追求發展和幸福的基本需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十年以來,重大倡議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現實,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鋪就了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10年里,共建“一帶一路”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開啟3000多個合作項目,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開創了超越國界阻隔、超越時空限制、超越意識形態分歧、超越發展階段、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地緣利益紛爭的跨國經濟合作創舉,得到了占全球2/3國家和幾十個國際組織響應、順應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它沿著歷史的長河,將流向令人憧憬的共同遠方。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于深刻變化之中,百年變局與百年亂局交織,人類社會已被深刻改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霸權思維、冷戰思維、零和思維沉渣泛起,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甚囂塵上,局部戰爭、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絡攻擊、生物安全、軍備競賽、重大傳染性疫病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人類共同生活的這顆美麗星球。人類面臨著前進還是倒退、光明還是黑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重大選擇,人類社會迫切需要樹立新的發展觀、文明觀、開放觀、合作觀、治理觀和全球觀,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是每一個國家、每一位負責任的政治家必須以信心、勇氣、擔當回答的時代課題,作出正確的歷史抉擇。
中國是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在人類歷史上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建立起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華民族歷來有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情懷,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始終不忘回饋國際大家庭,為國際社會提供智慧、思想品和更好的公共產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是近代以來中國首次提出的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思想與方案,她源于歷史,面向未來;源于中國,屬于世界;源于初心,造福時代。廣大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從“一帶一路”建設中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希望,激發了創造經濟新動力和新生活的勇氣。
老撾是首批響應“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早的國家之一,老撾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以來最大的受益國之一。以中老鐵路為例,中老鐵路途經七個地震帶、暴雨沖刷總有泥石流破壞路面,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對修建鐵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中老鐵路能夠建起來不容易,有中國中鐵建建設者的努力,有老撾建設者的努力,更有老撾政府積極推動,在座的宋沙瓦副總理就是當年的推動者。我們在泰國調研時曾經到鐵路建設現場看,修鐵鐵路有的部件或者鋼鐵件是要人抬或者扛的,中鐵建的工人來自四川,他們一個人干活得頂好幾個人,那個時候老撾還不具備送餐的條件,工地上所有的餐食都要從云南送過來。所以,這條鐵路流了很多人的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今天已經建起來,成為老撾的希望,東南亞的希望,發展中國家的希望,發展中國家通過這條鐵路看到了通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是可以改寫歷史的,是可以從貧困國家、中小國家、處于陸鎖國的國家,變成開放的前沿,連接東南亞,乃至連接世界。當然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但是未來的愿景一定是這樣的。
2023年12月3日,連接昆明和萬象、全線采用中國標準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老撾自此邁入鐵路運輸新時代。中國國內20余個省份相繼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沿線國家,不僅使我國和東盟間跨境貨物運輸時間大幅壓縮,物流成本顯著降低,貨運時間比海運縮短了近20天。更為重要的是給參與的相關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老撾正在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中老鐵路不僅是一條鐵路運輸線,更是一把連通中國、老撾和泰國等東盟國家的“金鑰匙”,沿線人民開啟幸福生活的“金鑰匙”。中老建交61周年,中國演唱者黎冰冰和老撾歌手阿提薩合作演繹《老朋友》,該歌曲以中國援建中老高鐵為背景創作,這反映了廣大老撾人民的心聲。
中老經濟走廊帶動了老撾經濟的發展,圍繞中老鐵路打造沿中老鐵路經濟走廊或者經濟重心。這個經濟重心發展起來就不得了了。中老經濟走廊將逐步成為中國聯通整個東南亞形成泛亞鐵路的發端和基礎,不管是泰國也好,越南也好,緬甸也好,柬埔寨也好,都在研究或者啟動與中老鐵路連接或者對接。在這樣的情況下,老撾不僅由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而且將成為東南亞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成為人流量最大的國家。我去年11月份出席了在新加坡召開的思想亞洲論壇,在我后面發言的是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他發言時非常感慨,他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兩幅圖,一幅圖是中老鐵路,一幅圖就是泰國的鐵路。他說,老撾的鐵路是現代化的鐵路,泰國的鐵路直到目前還是歷史文物,時速才有30-40公里。因此現在老撾人笑了,他們是幸福的笑,泰國人是在苦笑,是無奈的笑,他說的話我印象特別深刻。
最近我在相關媒體上看到,泰國威倫·披差翁帕迪接受采訪時說,站在橫跨湄公河的泰老友誼大橋橋頭,看著對岸清晰望可見的“老撾歡迎您”廣告牌與滿載貨物的車輛跨過大橋緩緩駛入泰國,才能深刻地認識到互聯互通的力量,這種力量將不僅僅帶給我們腳下這塊土地,而是江河連接的瀾湄、黃沙飛揚的中東和陰晴不定的歐洲前所未有的繁榮。而“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偉大之處不僅限于繁榮,而是帶給人類文明和平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的人開始到老撾旅游。中老鐵路帶動了沿線經濟,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現在,沿著鐵路,當地人開起了民宿餐館,錢袋子越來越鼓。我們這一路看到了很多老撾人建的新的房子,我最早到老撾來的時候,還沒有這些房子,我想老撾逐漸有一些人開始富裕起來了,未來會帶動全體人民邁向富裕。沿中老鐵路的中老鐵路經濟帶成為老撾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相信老撾通過努力,將成為東南亞地區經濟最活躍和最發達的地方。這充分說明,共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它的偉大之處不僅限于繁榮和發展,而是帶給參與國和平發展合作的機遇,鼓舞這些國家可以走向繁榮的信心。
中國是“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提出者,同時也是推動者,也是參與者,也是貢獻者。中國參與了各種形式的減貧合作,習近平主席已經向世界宣布,中國已經脫離了絕對貧困,而且沒有使一個中國人落下。那么,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可以推動更多的國家擺脫貧困,給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最終消除人類貧困,貢獻中國力量。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基礎設施的硬連通,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建設已經出現了一批標志性的工程;標準和規則的軟連通,正在形成更多的制度安排;互幫互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心連通,增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增強了參與國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認同、贊賞和行動。中國是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全球可見的標志性工程,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機遇。
不僅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拉合爾橙線軌道交通、匈塞鐵路、雅萬高鐵、蒙內鐵路、土耳其從首都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的高鐵、中泰鐵路等有的建成通車,有的正在開啟建設進程,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線鐵路升級改造和發展可行性研究啟動,規劃已久的中吉烏鐵路即將開工建設。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共建“一帶一路”有望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帶著特別溫度的“中國建造”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為當地民眾帶去希望。在非洲,中國建造水利基礎設施、職業技術學校、社會保障住房等,打造農業合作示范區;在拉美,中國建造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幫助當地民眾擺脫貧困。中國參與的多種形式減貧合作,給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最終消除人類貧困貢獻中國力量。
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基礎設施“硬聯通”呈現一批標志性項目,規則標準“軟聯通”正在形成更多的制度安排,互幫互助“心聯通”增強了世界對中國的認同與贊賞。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東非、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薩克斯坦有了“出海口”,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通運營,對共建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經濟發展推動作用巨大。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跨境公路和跨境鐵路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已經實現常態化運行,至2022年底,目的地已覆蓋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初步實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機銜接。
今年,中國將以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與有關各方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更豐碩的成果。高質量可持續惠民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推動共建國家“聯通”水平持續提升。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時強調,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共建“一帶一路”將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項目,持續推進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勁動力。我在老撾非常感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理念,是21世紀的人類的新文明,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用中國的實踐、中國的理念、中國的道路、中國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的中國是一個可信的國家,是一個受尊敬的國家,是一個比那些霸權、霸凌、霸道國家,更加靠得住的國家。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與老撾等所有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已經創造了過去10年的發展奇跡。必須指出的是,這10年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到了一些國家的對沖與抹黑,我們自身也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想,過去十年共建“一帶一路”靠參與國共同努力,我們在風浪中走到了現在。第一個十年過去,我們再迎接第二個十年,再迎接第三個十年,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回頭看,更多的“中老鐵路”將會在全世界鋪滿。(作者: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本文是陳文玲在“一帶一路”十周年與中老合作國際論壇上的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