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升:馬克龍訪華利好中法、俄烏與世界
- 發布時間:2023-04-10 11:43:22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4月9日電 以“歐洲必須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為標題,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9日報道稱,結束訪華之行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專機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并避免卷入美中在臺灣問題上的對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馬克龍此次訪華與中國元首在俄烏沖突問題上達成總體上一致的觀點,這無疑將對歐盟地區產生利好的效應。
以下是趙永升訪談:
法國總統馬克龍這次訪華,意義重大。我認為意義有三:
一是從世界格局來看,馬克龍此次訪華利于國際幾大力量之間的平衡,尤其利于增強抗衡美國的力量。美國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政府,實際上都奉行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而縱觀全球的各大力量,最為強大的無非有三,即美國、中國和歐盟。因此,在這極為敏感的國際“三大力量”,抑或“三角關系”的處理上,任何一方或一角的些許舉動或位移,都將產生不可忽略的“蝴蝶效應”。
我以為,此次馬克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順暢且坦誠的溝通,以及中法三十多個合作協議的簽署,盡管后者并非針對美國,但事實上中法關系在疫后開放之后的元首之訪,將對美國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中法乃至中歐之間關系的走近,在三角關系上導致的“倍數效應”是明擺著的。
二是從俄烏沖突來看,馬克龍此次訪華與中國元首在俄烏沖突問題上達成總體上一致的觀點,即盡力逐步促使該軍事沖突緩和化,并最終實現停戰。而這無疑將對歐盟地區產生利好的效應,畢竟俄烏沖突是在歐洲的疆土上爆發和進行的,無論是“難民危機”,還是“能源危機”,進而“通脹危機”等,無一不直接危及到法國和歐盟地區國家的民生。
其實,上次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之時,已經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俄烏沖突的解決方案;此次馬克龍總統對中國方案的認同與積極參與,將利于俄烏沖突的解決速度,進而利好歐盟地區的和平和安定。
三是從中法關系來看,三年的疫情和封控,將包括中法兩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均處于不暢通的狀態;無論是中法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還是中法之間的文化人文往來,不少合作項目都處于暫停或未完全實施的狀態。此次馬克龍來訪,恰可借機將暫停的合作項目重新啟動,將未完全實施的項目加以完全實施,進而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例如綠色和新能源領域、數字和智慧領域以及金融領域。
具體而言,一則,中法此次簽約的多個協議均涉及綠色和新能源領域。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促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之后,馬克龍扛起世界綠色和環保的大旗,法國也成為世界綠色和環保的“制高點”;而中國則是世界上在綠色和環保領域行動最為大幅度、高效率的大型經濟體,二者聯手,雙贏可期。
二則,中法此次簽約的多個協議均涉及數字和智慧領域。我認為,法國和歐盟在數字和智慧領域的立法和合規方面十分先進,也頗具經驗;而中國則在數字和智慧領域的技術和實踐方面與美國可謂并駕齊驅,二者聯袂,互補有無,不亦樂乎。
三則,法國作為“歐陸式金融”的典型代表國家,與兼顧“歐陸式金融”特征和“美式金融”特征的國家中國,二者在金融領域若能互鑒,亦為強強聯手,旨在確保國家、地區乃至世界金融的審慎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