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中日關系如何“克難前行”?
- 發布時間:2023-04-06 09:03:35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4月4日電 近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對中國進行了時隔三年三個月的訪問,讓中日高層交流呈現出新的動態。
“4月4日,日本《每日新聞》在報道中指出,這次林芳正外相訪華期間,受到中國政府總理的接見,雙方交談了大約40分鐘;其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辦主任與林芳正外相交談了1小時40分鐘;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則與林芳正外相舉行了大約3小時45分鐘的會談。也就是說,林芳正外相在華期間與中國高層進行了超過6個小時的面對面密集交談。”中宏觀察家、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蔣豐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這6個多小時的高層交談,不僅顯示出中方對改善、推動并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視,更顯示出中國在“大國外交”中的擔當意識。在百年未遇的國際格局巨變中,在風高浪急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具有耐力、愿花精力為中日關系在新時代的轉圜作出努力。
以下是蔣豐訪談:
每當中日兩國高層走近之時,在日美軍事同盟中具有霸主地位的美國就會呈現出一種“檸檬心態”,而熟悉美國霸主的日本則必須作出平撫美國的行為表現,曾有日本國際問題學者將其稱為日本的“小妾意識”。
這次,也不例外。日本林芳正外相訪華前日,日本經產相宣布將禁止向中國出口23種半導體零件,明確表示這是為了和美國“步調一致”。日本林芳正外相訪華當天,日本防衛相浜田靖一前往距離中國釣魚島最近的石垣島,參加了日本陸上自衛隊石垣基地的開設紀念儀式活動。日本經產相、防衛相這種與外相訪華幾乎同步的涉華經濟、軍事的負面舉動都不是偶然的巧合,實際上是向美國的一種“表態”。
曾有學者指出,在中日關系發展途中有三大障礙,其一為領土爭議問題,其二為臺灣問題;其三為歷史認識問題。筆者認為,從目前來看,中日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是日本借助美國狐假虎威、為虎作倀的問題。簡單地說,美國元素構成中日關系發展的重大障礙之一。這次,中國高層在會見日本外相林芳正的時候,也指出了這一點。
有日本媒體指出,這次日本外相林芳正訪華期間,中日兩國是各說各話,看不到中日關系的新前景。這其實是日本媒體的誤讀,或者是日本媒體的故意無視。仔細閱讀中國高層會見林芳正外相的講話,就可以看到中方已經為發展中日關系指明方向,點明路徑,那就是要求日本不要干為虎作倀、拉幫結派、喊話施壓的事情;“希望日方樹立正確對華認知,拿出政治智慧和擔當,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對話溝通、推進務實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妥善管控分歧,為兩國關系排障減負,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這同樣顯示出中方改善中日關系的誠意。回想起五十多年前中日邦交恢復前后,日本正是在拋開美國的影響,開展了“越頂外交”,與中國共同開展獨具特色的“以民促官”的外交,才有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結果。回想起45年前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之際,也正是因為采取了相應的戰略獨立,才有了這樣的結果,而半個世紀以來中日關系的每次風浪,背后都有美國的黑影。
這次,日本外相林芳正訪華期間,表示“日中關系富有發展潛力”。的確如此,但是,如果對這種潛力不進行認真的挖掘,充分有效的利用,潛力就不會變成動力,也不會變成推助力。
當前,中日關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日本也正面臨新的抉擇。人們當然希望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之際,以日本外相林芳正訪華為契機,中日關系能夠得到大幅改善和發展。當然,人們也應該預測到,中日關系并不會憑借日本外相的一次訪華就會得到根本性改變的。簡而言之,中日關系已經進入到“克難前行”的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