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洪建交:歷史的潮流難以抗拒
- 發布時間:2023-03-30 10:05:42
- 來源:中宏網
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當地時間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與臺灣斷絕“外交關系”。26日,中國同洪都拉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兩國政府決定自公報簽署之日起相互承認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洪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可喜可賀,這是2023年中國外交領域的又一大突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建國初期,只有不到20個國家與中國建交,到了1965年,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國家也不過40多個,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完全外交關系的歐洲大國。周戎告訴記者,自1970年后,尤其是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后,全世界出現前所未有的與中國建交熱潮。短短9年的時間里,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相繼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先后與韓國、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實現了關系正常化,基本實現了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關系的正?;?。
以下是周戎訪談:
中洪建交意義十分重大。這是自哥斯達黎加、巴拿馬、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后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外交的重大突破。目前整個中美洲只有危地馬拉和伯利茲(原來的英屬洪都拉斯)尚未與中國建交,但中美洲與中國的建交熱潮并未就此結束?,F在臺灣當局的所謂13個“邦交國”中,只有巴拉圭、危地馬拉、海地和伯利茲四國的面積稍微大一點,人口超過100萬。其它的國家要么是微型小國,要么是群島或島嶼國家。中洪建交必然使得臺灣當局與危地馬拉、巴拉圭、海地和伯利茲等所謂“邦交國”的關系遭受強烈震動。另外,在臺灣地區所謂“邦交國”中,圣盧西亞、伯利茲、瑙魯、馬紹爾群島均曾與中國有過邦交,海地也在上個世紀末就與中國在對方首都互設了貿易代表處?,F在看來,13個臺灣“邦交國”棄臺只是時間問題。
在洪都拉斯與臺灣當局“斷交”之前,美國政府試圖阻止洪方與中國大陸建交,但這項圖謀失敗了。洪方不顧美方反對,先是與臺灣當局斷交,然后與中方建交,并在建交公報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和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中洪建交也標志著蔡英文當局在外交上的連續失敗。自2016年她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后,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已有連續9個國家與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系”。可以預料,在今后的時間里,還會有更多的臺灣“邦交國”會繼續效法洪都拉斯“棄臺向我”。蔡英文當局在國際上將會更加孤立。
我們知道不論是蔡英文還是她的民進黨前任陳水扁都被戲稱為“散財童子”。在這兩人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時,基本上是置民族大義和臺灣人民的社會經濟生活于不顧,不斷地將臺灣納稅者的錢用來“孝敬”這些“邦交國”。但并未能阻止這些國家與臺“斷交”、與我建交的浪潮,而且這些“邦交國”往往獅子大開口,只要面臨“經濟困難”,就向臺灣要錢,而且欲壑難填。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當局已經沒有多少能力繼續向這些國家提供“足夠的”資金以維持關系正?;拷疱X投資維系“邦交國”的外交正在走向破產,而如果不是由于美國政府的阻撓和干擾,還會有更多的臺灣“邦交國”會“陣前倒戈”,臺灣當局的外交空間會加速縮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提出的三大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所接受。對于洪都拉斯來說,中國不僅是世界大國,也是長期幫助發展中國家繁榮富強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代表著發展的力量、和平的力量和進步的力量。洪都拉斯政府和人民的正確選擇一定會“感染”更多的國家,也會使得尚未與中國建交或者復交的國家做出順應世界大勢的正確選擇,歷史的潮流難以抗拒。(記者王鏡榕 郭霖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