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施壓盟友強化對俄制裁,各級官員悄悄進行外交活動
- 發布時間:2022-11-23 08:19:08
- 來源:環球時報
美媒:美施壓盟友強化對俄制裁,各層級官員正“悄悄”進行外交活動
“美國施壓盟友加強執行對俄制裁措施。”《華爾街日報》21日的這篇報道再次凸顯華盛頓在試圖孤立、打壓莫斯科行動上的強勢。文章披露稱,美國各層級官員正在全球范圍內“悄悄地”進行外交活動,敦促其他國家扎緊針對俄羅斯而豎立的金融和貿易封鎖線,防止制裁漏洞破壞擾亂俄羅斯軍事供應鏈和經濟的行動。近期的貿易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的對俄出口正在恢復。隨著經濟形勢惡化、能源短缺,華盛頓的盟友在對抗莫斯科的道路上日益呈現出疲態與無力,歐洲民眾的憤怒情緒正在積聚。“由于美國想要插手俄事務,普通德國人正在付出代價。”一名德國小伙子對媒體說的這番話代表了許多歐洲人的心聲。有意大利媒體認為,美國政府不僅高估了全球對反俄政策的支持,還高估了西方給俄經濟帶來痛苦的能力。
美媒:部分美國盟友的對俄出口正在恢復
《華爾街日報》21日披露說,隨著一些大型經濟體對俄出口相較于俄烏軍事沖突剛爆發后的階段有所回升,美國官員正四處到訪外國城市,他們的主要任務包括:分享關于制裁規避網絡的情報;悄悄用“懲罰行動”威脅不情愿的外國政府部門和企業;收集涉嫌向俄羅斯運送物資網絡的信息。
報道列舉了一連串執行這些任務的美國官員:上周到印尼巴厘島參加G20峰會的財長耶倫;本月早些時候訪問布魯塞爾、倫敦和巴黎的副財長阿德耶莫;近期到訪日本的負責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和金融犯罪的財政部助理部長羅森伯格。據稱,一大批級別較低的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國務院官員也往來于世界各地。
《華爾街日報》稱,貿易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數大型經濟體的對俄出口銳減50%以上,但根據該報分析,如今許多這些國家的相關數據正在恢復,其中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比如日本和韓國已經恢復了其最初貿易損失量的近1/3。
據報道,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官員擔心,奧地利、捷克、瑞士等國的銀行對執行制裁持寬松的態度。瑞士金融部門今年4月曾表示,該國凍結了大約80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但到5月時,他們稱已解凍其中30億美元。奧地利瑞福森國際銀行控股集團3月稱,將審查它與俄羅斯之間的業務往來,包括可能退出俄羅斯市場;但其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它仍然對在俄羅斯的“戰略選擇”進行評估。
《華爾街日報》還提及,作為北約成員國、在烏克蘭糧食出口的外交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土耳其,它在第二季度末的對俄出口相較于實施制裁前上升了近25%,最近的數據顯示,自那以后,土耳其對俄出口仍在增加。不過土財政部長內巴蒂表示,他的國家并未破壞“施壓行動”,“我們在不受制裁措施限制的領域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活動”。
“德國已成為只為美國和北約利益服務的傀儡”
如何讓盟友繼續支持美國對抗俄羅斯的做法,這日益成為華盛頓擔憂的問題。美國“政治新聞網”日前報道說,駐歐洲的美國官員向華盛頓的同僚發出內部警告稱,一些歐洲國家民眾對制裁越來越憤怒,這可能給歐洲領導人帶來壓力。
通過描寫一些歐洲國家的示威現場,英國《金融時報》21日的一篇報道展現出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情緒。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的一個圣誕市場,一名示威者在集會上表示,“德國已成為只為美國和北約利益服務的傀儡”,“對俄羅斯的禁運政策已完全失敗,它成為針對我們的災難”。在他發表這些反美言論時,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在萊比錫的奧古斯特廣場上,一名手持寫有“與俄羅斯和平共處”字樣紙板的退休人員對媒體記者說,“我們希望北約的好戰分子停止在德國和俄羅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制造沖突”。
報道說,在德國,一些抗議活動由激進右翼人士組織,一些示威則由激進左翼人士舉辦,這說明一場深刻的經濟危機如何瓦解傳統的政治對抗,并融入到反對現狀的新運動中去。
《金融時報》還提到,9月,大約7萬名示威者在布拉格舉行反對捷克政府和北約的抗議活動;一項民調顯示,近20%的斯洛伐克民眾更希望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沖突中獲勝。“全球安全”組織政策主管多米尼卡·哈伊杜認為,盡管歐洲國家的親俄街頭抗議活動規模目前都不大,但“這種情況可能會在冬天到來后發生改變”。
美國的多重誤判
“華盛頓的政策并不總是符合歐洲的最佳利益,有時甚至損害這些利益,同時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和危險。”意大利Insideover網站21日刊文說,美國堅持要歐洲國家在其孤立和懲罰俄羅斯的行動上“簽字”,其多重誤判正給歐洲大部分人帶來集體痛苦,這些誤判包括:高估了支持對俄羅斯采取強硬政策的國際團結程度;高估了西方對莫斯科的經濟影響力;嚴重低估了莫斯科對西方實施經濟制裁進行報復的能力。歐洲正為華盛頓的短視和過度自信付出沉重代價。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引述俄科學院學者亞歷山大·卡姆金的觀點稱,在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借對俄制裁為自己謀利、把后果甩給歐洲,同時敦促歐盟繼續保持對俄強勢制裁,雙方之間產生分裂難以避免,可以預見一些歐洲國家可能會逐漸放松甚至反對對俄制裁。
卡姆金認為,美歐大部分制裁措施均已實施,其能采取的新措施也所剩無幾,而俄羅斯都承受住了,今后的制裁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近乎流于形式。
英國《對話》雜志21日稱,要說俄經濟沒有受到前所未有的西方制裁措施和戰爭負擔影響,這是不客觀的,但同時,一些媒體報道很少提到西方經濟也在掙扎。盡管俄也面臨通脹高企的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其養老金、最低工資與通脹的同步程度比西方好。報道說,西方似乎低估了俄羅斯對經濟困難時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肖新新任重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