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績斐然持之以恒續寫人類文明新篇
- 發布時間:2022-10-31 11:01:17
- 來源:中宏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中國國情,其實踐路徑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符合人類現代化發展客觀規律的一條嶄新道路。正是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與時俱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助力我們順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帶領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斷譜寫新篇章,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一、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始終。新時代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完善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深化了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并發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我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了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2012年以來,我國共有近200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有約110萬人次提出300多萬條意見建議,許多反映民意、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建議和意見受到重視或被采納。2021年,34件法律草案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108221人次提出的475254條意見,真正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涉及民眾之“全”、范圍涵蓋之“全”、參與內容之“全”和民主流程之“全”的基本內涵。
二、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持續深入推進經濟建設和經濟治理現代化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創造條件、完善制度,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不僅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6%的增速,而且也高于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國內生產總值2021年突破110萬億元,達114.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為2012年的1.8倍。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9%,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美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已經下降到24%。
三、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持續深入推進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我們把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和社會共同體,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打防結合、整體防控,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發展好基層社會治理的“楓橋經驗”,平安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政治安全能力進一步提高,掃黑除惡取得歷史性成就。據統計,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195起、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1086起,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88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6萬名;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4.1萬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9萬余名,打掉涉“兩卡”違法犯罪團伙3.9萬個,追繳返還人民群眾被騙資金120億元。近年來,社會矛盾總量呈現穩中有降趨勢,社會治安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水平,形成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的世界奇跡。
四、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持續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和文化治理現代化
增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千百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不絕,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彰顯好中國特色提供了文化滋養與精神支撐。2021年,全國文化系統貫徹落實《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全國公共文化機構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繼續推進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啟動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示范性旅游廁所建設和旅游廁所數字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文化惠民工作持續推進。
五、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治理現代化
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從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進聯合國,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年來,我國加強環境治理、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和世界永續發展的目標,“下決心、花力氣”改善生態環境,普惠百姓的中國決心、中國信心和中國作為更是得到了世界的認可。2015年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說,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中國為此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自己的承諾。
六、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穩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積累更多的有益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貢獻和理論貢獻,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我們始終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著力攜手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也為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沒有走歷史上一些國家依靠侵略和擴張實現崛起的老路,而是堅定致力于探索一條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新路。中國堅持開展對外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未來我們要努力創造出更加成熟定型、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更多的中國經驗。在2017年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這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承了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傳統,并在21世紀使之升華,既包容了西方的現代性,又超越之,著眼于全球性、整體觀。
七,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新階段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2022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我們的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平安中國建設扎實推進;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共產黨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與人民心連心,在新時代新階段必將領導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繼續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作者系中宏觀察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本文首發于《寧波日報》,作者對本文有部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