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杰:數字經濟有力支撐經濟穩進提質
- 發布時間:2022-09-13 10:01:49
- 來源:中宏網
數字經濟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今年以來,由于新冠疫情散點多發、地緣政治沖突暴發等因素交織疊加,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總體經濟運行仍頂住壓力,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實現正增長,上半年GDP達到562642億元,同比增長2.5%。這背后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支撐和驅動。
數字經濟新領域新產業動能強勁。數字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技術與經濟社會系統充分耦合后會產生一些新領域、新產業,不少學者稱之為第四產業。上半年,數字產業的全面提速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提質增效,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一是數字產品制造業引領快速增長。二季度,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亦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接近78%。二是數字產品服務業拉動作用明顯。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明顯快于全部服務業。三是數字產業內生增長動力持續。數字產業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快速回升,進入較高景氣區間,企業預期和信心不斷增強。上半年,數字產業投資同比增速遠高于全部投資。重點領域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信息傳輸業投資分別增長28.8%、20.2%及20.6%。此外,"智改數轉"深入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傳統產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
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韌性彰顯。數字經濟對于生產、生活、商業模式和業態的變革并未因疫情的沖擊而中斷,反而不斷催生創新迭代,直播購物、在線教育、網絡問診、遠程辦公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一是線上消費占比不斷提升。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約26%,不僅高于上年同期,而且今年以來連創新高。二是消費升級態勢持續顯現。隨著對數字經濟理解的深入,數字技術與應用場景加速結合,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僅有效提升了供給能力,而且不斷增強了消費新體驗。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零售同比分別增長15.7%、2.4%和5.1%,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便利化、品質化得到及時響應。上半年,全國郵政快遞業務量、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分別預計同比增長約4%和超過20%。三是向工業場景深度拓展。我國工業互聯網已應用于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主要涉及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工業應用場景,產業規模超萬億元。1-5月份,互聯網數據服務(包括云服務、大數據服務等)收入超過7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高于全行業整體增速約29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新重點新舉措全面提升。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支撐引領作用,至少有三大重點。一是全面釋放工業互聯網賦能作用。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工程機械、電子信息、汽車等標準化、大規模、高精度、多工序的流程類行業率先落地。引導企業通過"智改數轉"發現價值創造的邏輯。著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安全市場,加快形成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生態圈。二是加強數字業態模式創新發展。以全面數字化促進分工細化與跨界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催生并鼓勵數字文化、數字貿易、數字金融等"數字+""智慧+"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利用RCEP機遇,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數字貿易規則體系。三是促進數字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全國統籌,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盡快形成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逐步突破行政區劃的邊界約束,加強城鄉統籌,形成智慧城市、數字鄉村一體化運行格局。鼓勵企業基于具有區域特色的開放場景進行新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建立創新產品、方案與場景對接機制。(作者:程俊杰,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長江產經院特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