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以更加自信的開放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 發布時間:2022-09-07 11:15:54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9月3日電 9月1日上午,聚焦“新理念 新跨越 新格局——推進更高水平全面開放的新挑戰與新未來”主題,中宏論壇第二十八場在線研討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曉東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題發言。
以下是發言內容:
2020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來,我們國家的全面開放持續深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快提高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特別是在加強產業鏈安全穩定方面做了許多扎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效果。當然,我們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很多嚴峻挑戰。
一、以更加自信的開放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所謂更加自信,是針對這些年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應該說主要還是中美關系的不穩定所帶來的很多方面的世界性難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安全問題。從中美貿易爭端開始,一直到后面各種各樣的摩擦和爭端,從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道路上來說,走過的每一步我們都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從建國以后,我們黨領導的新中國掀開新的歷史一頁,其中有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而中國式現代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式的工業化。從1949年一直到今天打下了堅實的工業發展基礎,包括我們改革開放的工業基礎。大家都知道建國以后的工業化有它的特殊歷史環境,尤其是當時的國際環境。我們加速推進工業化,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取得那樣的成績相當不容易,雖然我們也經歷了很多曲折和困難。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相當偉大的成績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正因為如此,改革開放才能夠迎來我們今天豐富多彩和能夠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歷史成績和世界性的成就。
未來我們怎么走?
首先,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實現我們國家科技自立自強。關鍵仍是堅持以中國式道路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1949年以后,從我們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尤其是在工業化過程當中,包括兩彈一星,沒有科技的自立自強,我們國家不可能一直走到今天。世界其他的工業化國家,如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包括烏克蘭,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分得很大一筆軍工遺產;還有歐盟一些國家,金磚國家里面的南非,通過很多正反面的教訓我們可以看出,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就沒有國家獨立自主,尤其是沒有中國式的工業化推進,就不會有我們今天國家的工業和科技實力。
其次,我們要以更加自信的開放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產業鏈升級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尤其是最近中美的半導體爭端相當突出。美國出了一個芯片法案,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加強和鞏固美國作為科技霸主的全球地位不受任何撼動,包括潛在撼動。既然美國把中國作為潛在競爭對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應該怎么辦?當然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為什么美國看起來放了中國一馬?當時國際政治大背景是美蘇爭霸,當然,我們也不應把自己搞得四面受敵或者處處為敵。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同盟國最終戰勝了協約國。由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組成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逐步取得勝利的時候,意識形態之爭就開始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美英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整個世界經濟政治體系當中取得了主導地位。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二戰以后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抗,冷戰開始了。1978年之后,美國拉攏中國的目的就是要對抗蘇聯。當時中蘇論戰之后,中國也面臨戰略上的威脅。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利用了和平戰略機遇期發展了我們自己。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內部的問題。解決好自己內部問題,外面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美國拉幫結派,拉小圈子對抗中國。不管在歐洲拉北約也好,也不管在亞太拉日韓、澳大利亞、印度,目的很簡單,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主地位。
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可是,美西思維跟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認為可以和睦相處,天下大同;但是,溯源歷史,近代以來,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曾經遍及全球,究其根源,維京海盜冒險掠奪的習性已經深深滲透進西方國家民族文化基因中,乃至今天俄烏歐沖突之后,沒收俄羅斯在歐洲在美國的資產;包括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后,沒收了阿富汗政府的巨額資金。現在阿富汗人道主義危機這么嚴重,美國國內很多團體組織和個人都看不下去。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很簡單,他們一脈相承的強盜基因:掠奪。這個問題我們近現代以來,包括我們遭受的鴉片戰爭,從1840年以來,中國被動式參與整個世界所謂近現代化歷史來看。雖然是一部屈辱的歷史,我們應該牢記著這部歷史,以使得我們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提高我們科技自主自力自強,進一步提高我們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有很積極的現實意義。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進一步了解歷史,能夠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一個磅礴動力,具有非常緊迫的現實意義。美國在整個中國周邊,尤其是在亞太地區,拉小圈子建小群,目的很簡單,就是一方面鞏固和提高它的科技霸主地位,全球科技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從中美兩國現行產業結構來看,如果中國安于現狀,在產業鏈中低端去掙點血汗錢,跟改革開放之初做一些“三來一補”的東西去掙點血汗錢,中美相安無事是沒問題的。但是,中國這么大的國家,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未來發展前景來看,我們不可能只定格在產業鏈中低端,我們必然要向產業鏈的高端攀升。
如果說美國始終處于產業鏈高端,中國始終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大家相安無事。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通過勤勞努力,為什么就不能往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美國人說不行。一方面它有科技霸權,另外一方面又有金融霸權,我們產業轉型升級過程當中就必然會遇到中美的沖突。這只是時間問題。既然美國在中國周邊拉小圈子,我們如何來突破美國封鎖限制?就像當年抗美援朝一樣,美國當年組織16個國家所謂聯合國軍,中國以一國之力,在蘇聯的援助下,擋住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二戰勝利以后美國如日中天的那種氣勢,抗美援朝則讓世界各國瞠目結舌。當年中國領導人那么猶豫到底要不要出兵,就是因為很多現實的顧慮,最后決定出兵非常英明。用當年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叫一拳打得百拳開,成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我們今天看美國的芯片法案,不管美國糾結多少國家,我們說芯片法案中很多國家客觀上是被動參與,當然也有積極主動配合美國的。但不管是主觀愿意,還是客觀被動,美國糾結這些國家,大大小小加起來有100多個將近200個國家。這種局面,我們如何來突破?我認為只有一個:以更加自信的開放,來突破美國的所謂逆全球化的封鎖。大家都知道,半導體是產業鏈邁向高端的關鍵,沒有芯片肯定不行。半導體產業除了需要巨大的投入之外還需要很多國家通力合作,不是一個國家能搞定的。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合作的姿態來解決現實難題。
美國很多頭腦清醒的人士比如比爾·蓋茨也同樣認為,造這么多芯片,你不賣給中國,賣給誰?遲早要賣給中國。只是換了一個方式而已。你造出來那么多芯片不賣出去,而你停產一天就是幾千萬的損失,芯片企業騎虎難下。既然你造出來你就得賣呀,對不對?你不賣放在那,芯片能當飯吃嗎?資本是逐利的,尤其是資本背后的大財團。所以,只是換個形式,貼個牌轉賣給中國,這樣不僅增加中轉環節,反過來限制了中國產品出口。那么,我們去越南投資建廠,在越南制造,不一樣賣給美國嗎?!這種形式上的變化根本阻擋不了中國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升級。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如何來突破。我認為,還必須要以更加自信的開放來突破產業鏈自主可控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認識到,很多事情難以解決,尤其是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建設。就像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認為這樣的戰略是完全正確的,而且我相信在逆全球化的時代,在中國倡導進一步加強全球化的合作,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成功。
二、海南要行穩致遠沒有中國式工業化不行
海南自貿區如何建設,如何完成?黨中央交給海南的使命,就是在海南建設高水平開放的自貿區。而海南自貿區建設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適合海南的、技術含量高的現代產業。用我們的話來講,就是要補上或者完成中國式工業化這一課,這一環節。從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的歷史來看,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長久的發展,經濟的繁榮。海南如果缺乏工業化這一過程,或者說不補上工業化這一課,我個人認為,她只是一個很龐大的、很現代化、很亮眼的大商場而已。
這個問題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如何落實中央提出的海南要建立高水平自貿區。這個題如何破?從1949年以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快速推行中國式工業化的發展歷史經驗來看,這個歷史的階段不能缺。當然,我們說很多人對于工業的概念還停留在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階段,這個階段只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六七十年代的一個映射。那個年代大煙囪到處冒黑煙就是工業化的象征,中國當年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忽略過這個階段。為什么說西方發展工業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是不好的,我們當年也想避免陷入這樣的境地。但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當年的科技水平和承受能力就只能是這樣的一個結果。為什么我們先要發展?因為沒有發展就沒有一切。這些污染是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因此,必須還要用發展來解決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包括污染問題。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提出生態文明。為什么我們現在一直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到了這個歷史階段,我們已經有實力客觀上也要求我們必須走創新之路,我們不能再走過去那種資源環境消耗的老路。
我們一定要以新發展理念,建設新發展格局。這個論斷非常科學,具體到我們中國發展階段來看,包括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不管是局部的省份、還是整個中國的發展,也包括整個世界的發展,都需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走全球化道路,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