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簽署《芯片法案》絕對不能達成其預期目標
- 發布時間:2022-08-15 11:40:55
- 來源:中宏網
近日,拜登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以下簡稱"芯片法案"),使其正式成為美國法律。法案涉及金額達2800億美元,且有著詳細的規劃與時間表。其中527億美元用于在2022-2026年間補貼建廠,以促進半導體制造業回流美國,并支持半導體研究和國防創新等相關領域。527億中的500億美元被撥給"美國芯片基金",占總金額的約95%份額。法案要求,"美國芯片基金"的資金將用于發展美國國內制造能力的半導體激勵計劃與研發以及勞動力發展計劃,目的在于促進芯片制造回流美國,并支持科研與創新等,法案并以稅收優惠補貼等措施鼓勵晶圓制造與研發建廠。芯片法案以資金與稅優激勵半導體相關制造業回流美國的同時專門提出了限制性條款,既獲得美國家補助的公司不得在中國投資興辦28納米以下制程企業,而且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所有美國設備制造商都收到美國商務部的信函,通知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于14納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設備,并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設計軟件。
芯片法案的出臺,充分展示出美國精英與產業界希望制造業回流美國的決心,反映出雖然遭遇疫情、通脹與經濟衰退的多重打擊,美國依然對通過控制芯片研發與生產達到領導與控制全球產業鏈的企圖毫不死心,并毫不掩飾針對中國的意圖。那么,拜登政府的上述企圖能夠達成嗎?
從資金上講,2800億資金看上去龐大,但支持在美新建與翻新工廠的,2022至2026五年總額不過500多億美元,以美國人力成本,年均百億美元的補助,能夠彌補各大芯片企業赴美重建工廠所需費用嗎?盡管有如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警告稱,如果資金不能及時得到批準,他將推遲公司在俄亥俄州的工廠投資計劃,這好象是對芯片法案的支持,但我們認為,這不過是一些企業為了獲取政府補助故意制造的輿論壓力罷了。
從人才角度,盡管芯片法案雄心勃勃,有大筆資金投放于芯片人才的培養,但一方面目前美國芯片人才短缺,芯片設計行業幾乎完全依靠移民,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大廠薪酬明顯偏高,在校電子工程專業學生大多都轉向互聯網科技企業,新生代芯片人才供給也是嚴重不足;同時由于防控疫情不力,勞動人口遭遇沉重打擊,惡化了移民環境,高等級人才移民美國的意愿完全不能與疫情前相比,芯片法案的落地實施,人才瓶頸比資金問題更難以解決。
最為重要的則是市場問題。當前全球芯片的最重要市場是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國,美國政府不思維護好這個最重要的市場,卻總為雙方的合作設置障礙,即便芯片法案能順利落地,生產出來的芯片往哪里賣?
實際在此之前,為促進制造業回流,美國政府已實施多年經濟獎勵與稅收激勵方案,還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制造業回流始終不能獲得一個像樣的成果。這次的芯片法案能扭轉此前的頹勢嗎?對此我們非常不樂觀。我們認為芯片法案的簽署,起到的實際作用可能正好相反,它將打亂目前芯片企業的全球產業布局,增加全球芯片業生產與流通成本,而這一方面可能嚴重侵蝕芯片企業的贏利能力與水平,另一方面可能會因為芯片成本的提高而反噬美國經濟,進一步推高美國通脹。實際上芯片法案簽署當天,美國股市芯片板塊股價大跌,反映出企業家與我們的預估方向一致。
那么美國的政治與產業精英是看不到這一點嗎?不是。美國簽署芯片法案,其根本可能還是希望,抓緊中國芯片追趕上美國水平前的有限時間,盡可能提高中國研發與采購芯片的成本,盡可能打亂中國產業布局落實的節奏。事實上從2018年中美貿易沖突以來,美國政府在芯片領域已經實施了多輪對中國的打擊,從制裁中芯、華為等企業,到嚴禁臺積電、三星等美資實際控股企業到大陸投資高等級芯片制造業,再到禁止ASML最新EUV光刻機賣給中國、禁止中國使用芯片設計EDA軟件,中國制造業不僅未在打擊中停滯與崩潰,反而打強了中國本土芯片制造業,中國市場上中國芯片的占比在打擊中節節上升。在這種趨勢之下,三星、臺積電、高通的芯片,ASML光刻機等也通過多種渠道,設法繞過美國限定賣給中國。既然這個市場無法回避,那不妨通過新的強制性法案,提升中國成本,盡可能延長占據中國市場的時間,盡可能賺取更多的利潤。君不見,整部芯片法案,盡管有投資設廠等方面的嚴格規定,卻根本沒有嚴禁往中國市場銷售的條款嗎?
面對這樣一個損人害已咄咄逼人的芯片法案,中國應該怎么辦?無他,最簡單的應對方法就是,繼續堅持現今的政策不動搖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
2018年中美貿易沖突后,中國明顯加大了對芯片產業的投資力度,除傳統投融資渠道外,專門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加大對芯片產業的資金支持,同時于近期加強了芯片行業的反腐力度,對破壞、延緩中國芯片獨立進程的相關行為與人員嚴加懲戒。人才培養方面,由于政策的重視與投入,目前中國很多工程專業人才如材料科學和機械工程專業人士都在轉向芯片行業,因為該行業的薪酬顯著高于原專業并且職業上升空間明顯,不僅如此,教育部還專門設立了交叉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這為芯片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中國是電動車最大的生產基地,手機最大的生產基地,這種芯片的最大市場就掌握在中國手里,中國沒有理由不繼續堅持現有政策不動搖。
總之,面對美國全方位的封鎖,中國只需要沉著冷靜,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現有芯片產業政策不動搖,美國芯片方案,最終只能是廢紙一張。(作者:戴穩勝,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