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杰: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 助力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2022-07-27 08:34:00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王鏡榕)7月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閉幕。本屆峰會聚焦“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主題,深入開展數字技術和數字項目對接洽談,全力服務促進數字生態交流合作、數字經濟發展壯大。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占GDP的比重從32.9%提升到39.8%,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日前,北京工商大學新商經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清杰教授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記者專訪。
打造數字強國是我國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中宏網記者:結合當前國內外數字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趨勢,您怎么解讀本次會議主題?
周清杰: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自上世紀末ICT技術革命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深刻影響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僅體現在打破時空限制,大幅度節約交易成本,提升市場交易效率和資源使用效率,也體現在促進各種商品、要素的流動和市場主體的融合,實現市場主體組織模式的快速重構、升級迭代與跨界發展。
數字經濟是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打造數字強國是我國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到2021年,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已經從2017年的第十七位躍升至第十二位,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已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近四成。在新發展階段,要實現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數字產業、數字貿易將是我國必須重點發展的領域。
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為主題,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成就巡禮、數字化發展治理、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數字國際合作等十二個版塊,體系化地展示數字化發展最新成果、數字化技術最新趨勢、數字化應用最新特色以及數字化實踐最佳案例,就數字經濟與創新發展、新格局構建領域的重點進行探討,既是對五年來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回顧,也是立足當下對未來數字中國發展的展望,對助力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的發展完善奠定基礎
中宏網記者:您怎么看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成果?
周清杰:我國數字經濟近些年取得的迅猛發展和一系列新成果主要得益于長期積累并形成的多種領先優勢。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制度優勢。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高度重視、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為建設數字經濟制定了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指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產業開辟新市場保駕護航,加速了數字經濟的快速壯大。政府、企業、民眾對發展數字經濟的認識進一步得到統一,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政策部署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助力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不斷釋放。同時,我國獨有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助于組織好各類資本力量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的發展完善奠定了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其次是挖掘市場潛力,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我國擁有14億人口所形成的強大內需市場,網民規模巨大,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我國數字消費者數量龐大,各種數字應用滲透率位于世界前列。此外,我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將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紅利。
第三是實現重點領域技術突破。近年來,我國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優勢領域持續形成突破,并加快推進產業化應用,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中宏網記者:您對“十四五”期間加強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應對之策如何解讀?
周清杰:伴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算法濫用、平臺壟斷、數據泄露、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新問題,需要從法律體系完善、市場監管、產業發展等方面制定系統的應對之策。
首先,在完善《反壟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關注新問題,不斷優化制度供給;其次,針對數據濫采濫用、網絡安全問題,強化市場監管,多舉措并舉提高數字化發展治理能力,規范市場秩序;再次,集中優勢資源,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解決關鍵環節的“卡脖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