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投資和消費聯動效應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 發布時間:2022-04-25 11:04:04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王鏡榕)“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GDP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4.8%,增速較2021年第四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經濟呈現出繼續穩步恢復的態勢。”中宏觀察家、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張杰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在面臨全球新冠疫情的多輪持續沖擊之下,中國經濟遭遇了較為突出的下行壓力,但是,投資和消費對中國經濟支撐作用愈加顯著,成為穩定中國經濟制勝法寶。
高度重視投資和消費聯動效應
“從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內在特征和運行規律來看,當前必須高度重視中國經濟投資和消費領域之間存在的特有聯動效應,在應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和穩定和塑造經濟內生型增長動力機制方面的特殊作用、核心作用和基礎作用。”張杰告訴記者,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和放大各類穩增長投資對穩定中間消費和最終消費的獨特作用,貫通從“穩投資”到“穩需求”的聯動作用,“穩投資”到“穩消費”的傳導作用。從當前中國經濟此輪面臨的以內需相對不足為主要特征的下行壓力形勢來看,核心應對策略就是鼓勵各地區出臺穩增長政策,督促抓緊啟動開工具有補短板、強民生、前瞻性布局特征的一系列重大項目。
“在此過程中,尤為需要注意各類穩增長投資對穩定中間消費和最終消費的獨特作用,”張杰告訴記者,一方面,深刻理解“穩投資”和“穩需求”之間的聯動關系。通過布局和啟動這些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民生公共服務領域的重大項目工程,形成對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環節中的中小微企業中間產品和配套產品的有效需求,從而起到穩定中小微經濟部門的銷售渠道和就業崗位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深入理解“穩投資”和“穩消費”之間的傳遞關系。一旦中小微企業部門的消費得到穩定,中國眾多群體的就業崗位就能夠得到穩定,這對遏制和抵消由于當前的消費相對不足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要牢牢緊扣和夯實實體經濟部門高質量投資和創新研發投資在激發投資和消費聯動效應中的主體地位,全面培育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體系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高人力資本就業崗位的創造效應。”張杰告訴記者,2022年第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同期,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2.7%,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3.4個百分點,成為帶動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平穩運行周期
張杰告訴記者,一方面,在各類穩投資政策的持續刺激之下,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集中啟動開工,有效投資對中國GDP的拉動作用愈加突出。2022年第一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6.9%,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在各地穩消費政策的持續發力之下,消費發揮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2022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由此可以得到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形成依靠供給來穩定需求,通過需求來拉動供給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體系,正在處于由低水平的供給需求平衡狀態向高水平的供給需求有機平衡的關鍵啟動期,正在面臨由高質量投資全面催生高水平消費的重要爬坡期。
“房地產市場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正得到根本的扭轉。”中宏觀察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行業的出清與持續縮表,以“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為代表的舊發展模式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野蠻生長”終將被“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所取代。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的調控政策逐步放松,特別是在連續降準降息等政策的刺激下,房地產高頻銷售數據有望逐步改善,進而帶動房價企穩反彈,預計最快今年二季度末、最遲三季度初,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平穩運行周期。因此,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表現可能不會那么悲觀,全年投資實現3-5%左右的正增長可以預期。
“為緩解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對投資和宏觀經濟增長的拖累,紓困民營房企流動性危機,未來需求側有望進一步優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包括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如適當調整和放松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收縮性政策,特別是對于一線城市的過嚴限制性政策也有可能適當放松。”王軍指出,供給側則會更多圍繞房企信用問題的紓困和緩解方面,如進一步優化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強化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的政策支持,改善企業現金流等政策。
促使投資和消費新循環機制加速形成
“我們的研判是,中國正在處于‘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引致創新’‘創新支撐高水平就業崗位’的重要發展階段,”張杰告訴記者,“特別是以制造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轉型升級活動所蘊含的高質量投資和創新研發投資,不僅僅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依靠‘高質量投資促進勞動生產率’‘創新研發投資創造高人力資本就業崗位’特定渠道,來促進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培育和壯大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可持續增長,進而帶動中國本土內需市場規模的擴張,促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中高質量投資和高水平消費的新循環機制的加速形成。”
“鑒于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沖擊導致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后續穩增長的政策力度有望加碼。”王軍告訴記者,財政政策方面,政策工具箱仍然比較豐富,如發行特別國債以紓困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群體,臨時提高全年預算赤字率等。
“在降準基礎上,貨幣政策的降息緊迫性和重要性更為突出,預計一年期MLF、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以及7天期逆回購利率在二季度均有10bp的下調可能,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仍有25bp的下調空間,”王軍強調,消費政策方面,穩消費將更多地在穩增長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預計會有新思路和新舉措,如籌措資金成立促消費特別基金,并向全國范圍內特定群體甚至是面向全體民眾發放普惠性質的現金補貼或消費券;
“投資政策方面,基建投資仍是政策的主要著力點,”王軍指出,預計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年度新開工項目,二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基建項目,三是推動區域平衡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