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理理念交鋒博弈 專家: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戰
- 發布時間:2022-02-07 08:37:43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王鏡榕)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近日隨著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繼續蔓延,全球多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處于高位。2日,日本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9萬例。1日,土耳其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10萬例;荷蘭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二天超過10萬例。
全球疫情治理形勢不容樂觀
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2月3日22點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升至385,511,866例,其中死亡病例調整為5703131例。此外根據統計,全球已接種疫苗數量也在本周突破100億。
截至目前,法國(19999561例)、意大利(11235745例)、英國(17632062例)、德國(10482049例)、美國(75681309例)等歐美國家新增病例數量整體處于見頂后的回落階段,但絕對數仍處在數萬至幾十萬的高位。中國周邊的多個地區同樣正在遭受奧秘克戎病毒的影響,除了印度等疫情數字長期處于高位的地區外,日本和俄羅斯的確診病例數也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
不容樂觀的全球疫情背后是不同治理理念與邏輯的交鋒與博弈。盡管全球疫情依然面臨嚴重形勢,但是許多國家卻已經處于放松疫情管控措施的狀態。美國衛生部的最新防疫指南提出,從2月2日開始,美國衛生部不要求各地醫院上報醫院前一天新增的新冠死亡人數,有專家預估民眾獲取相關信息的滯后時間將長達3-6周,這將大大降低民眾對于新冠疫情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泰國此前宣布從2月1日起恢復入境免隔離政策,并將適用對象擴大到所有國家和地區。
“當前國內外形勢表明,我國‘動態清零’的防疫策略,可能面臨較為嚴峻的國內外輿論壓力,國際輿論的目的在于動搖中國防疫決心改變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破壞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中宏觀察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戴穩勝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強調,而國內輿論壓力主要在于,部分國民僅從自身經濟壓力出發考慮問題,對疫情的嚴重影響認識不清。
警惕歐美妖魔化中國防疫政策
“以美國為首的大多數西方國家已開始全面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同時逐步開始不統計、不報道疫情新增確診或死亡情況,使人們對疫情逐漸脫敏,從而在社會面上徹底躺平。”戴穩勝告訴記者,“一些傳統上與中國較為友好的地區與國家,比如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俄羅斯等,也會因經濟壓力、社會穩定等原因,可能選擇放寬或徹底放棄防疫政策,而疫情長期管控對生活的干擾以及發達國家放棄防疫的表率作用,也會使得這些國家在放棄防疫時能獲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和認可。”
在戴穩勝看來,歐美國家的防疫“躺平”不只是單純放棄防疫,對中國最為麻煩的是,他們一定會抓住這一契機,利用掌握的國際媒體及相關國際組織在國際上掀起一股妖魔化中國防疫政策、從而孤立中國的輿論浪潮。并試圖以此影響國際產業鏈布局,改變此前物資生產不得不依靠中國的現實。近期紐約時報、路透社等西方媒體的報道中以及國內外各大社交平臺的輿論導向中可以看出,妖魔化中國防疫政策的行動已經開始。一些國際組織如WHO某負責人、IMF某負責人也開始指責中國防疫措施可能影響全球經濟順利運行。
“連續的疫情也使國內經濟面臨較大壓力,雖然去年一季度獲得了18.3%的補償性增長,但從去年三、四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在沒有特別重大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國內經濟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增長依然疲軟、困難重重,從一季度到四季度增速下降明顯,經濟壓力很大。”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子超告訴記者,當前,防疫進入長期相持階段,人心思變,一方面嚴格防疫和零星疫情相照應下,部分民眾和單位部門意識松懈、疲于防疫,機會主義滋生。
“嚴格的防疫政策與官僚主義思想相結合,在部分地區出現防疫大過天、過度防疫、形式化防疫等突出問題,”趙子超指出,防疫工作‘外緊內松’,不但實現不了精準防控,還給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極大干擾,并由此引發了個別影響惡劣的社會事件。部分行業和產業由于受新冠疫情沖擊較大,受防疫政策影響較深,此時將更有動力鼓吹學習歐美放松管控的做法,裹挾民眾輿論試圖影響我國改變當下嚴格的防疫政策。
提升持久抗疫心理預期與準備
“國內外兩方面因素結合,將使中國疫情面臨國際國內兩方面輿論壓力。而且我們認為防疫壓力將于三月左右達到頂峰。”趙子超認為,一方面歐美各國及其他跟隨國家自二月開始放松疫情管控并控制媒體對新冠疫情的報道,操縱媒體及國際組織對中國防疫政策進行妖魔化,國內部分產業資本從經濟與就業角度配合,引用海外媒體論調從國內發起輿論攻擊,這種態勢自2月起會逐步升級,直至3月全國兩會這一關鍵政治節點前后,輿論戰場內外互動,會使中國堅持當前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面臨前所未有的國內外輿論壓力。
”但是國際醫學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輪天津疫情的數據都表明,新冠絕非‘大號’流感。“趙子超表示,一方面奧米克戎傳染性極強,傳播力遠超此前各類新冠變異毒株和流感病毒。醫學研究報告顯示,與德爾塔相比,奧米克戎的支氣管感染速度是其70倍;從免疫逃逸能力看,在連續接種三針疫苗的情況下,對奧米克戎的免疫有效率也僅有49%。同時天津的數據則表明,361例奧密克戎感染者中有42%為普通型,也就是說出現了肺炎癥狀。這就意味著,即便奧密克戎感染者重癥率與死亡率較低甚至即便如同感冒一樣,但肺炎發病率遠超流感,這也是要耗費醫療資源的,以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會使三月以后海外各國的感染與就醫、死亡人數重新暴發式增長,到時即便主流不予報道也難掩自媒體的信息,國內民眾在了解海外疫情走勢后將不再信任國內外“反防控"輿情。西方決策者絕非完全科盲不知道這種趨勢,因此必然會在三月之前盡力提升對中國的輿論壓力,而國內部分勢力為自身利益也一定會進行配合,盡可能于三月之前努力瓦解破壞中國“動態清零”的防疫努力。
“中國現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可能于三月前后,面臨前所未有的國內外夾擊輿論壓力,決策者應提前做好預案并實時加以管控。”戴穩勝告訴記者,目前,新冠疫情已經發展到關鍵時期,國內外都面臨著較高的壓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輿論攻勢不是暫時性的,必須堅守陣地抗爭到底。首先應加強對國內輿情的控制,穩住國內輿論基本盤,對特定媒體、平臺和人群加強監控乃至監管,如同戰爭一樣,絕不允許擾亂人民防疫、抗疫的錯誤思潮泛濫。國家權威媒體應發揮中堅力量,成為面對西方輿論沖擊的“定海神針”。監管部門面對錯誤言論要快速反應、敢下重拳,把錯誤言論、錯誤思潮扼殺在搖籃里。同時要充分掌握西方的輿論技巧和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臺,廣泛、多點、持續釋放中國聲音。以海外真人真事、實際案例,對內廣泛宣傳海外放松疫情管控帶來的嚴重的社會、經濟后果,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持久抗疫的心理預期與準備。
“近期在做好‘動態清零分級管控’防疫工作的同時,應做好輿論戰線國內外壓力增加的應對方案,打好疫情防控輿論戰,使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將中國建設成為全球健康綠洲與全球最終的穩固產業鏈基地。”戴穩勝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