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引領 推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2022-01-24 17:43:07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月24日電(記者王鏡榕)“關于‘適老產業’和‘銀發經濟’,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政府文件并沒有統一定義,現行政策文件中較多使用養老產業、老齡產業等概念表述。”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市人大代表、財經委員會委員黃石松日前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適老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帶動作用大,創造就業崗位多,涵蓋一、二、三產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剛需,也是健康、安全、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科學規劃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支持政策,發展適老產業,積極培育銀發經濟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黃石松告訴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產業統計分類,養老產業范圍包括:養老照護服務、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老年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養老設施建設等12個大類。
“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人均GDP在8000~13000美元間,老齡產業邁入‘成長期’,在此階段,產業政策完善和市場需求培育是驅動老齡產業快速成長的兩個杠桿。”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特別指出,用這兩個杠桿撬動老齡產業發展,關鍵要破解以下三個制約:
第一是破解觀念制約。現有大部分老年人節儉觀念較強,更多希望政府提供無償或低償的養老服務和產品,自己購買服務和產品的意愿較低。今后應加快培育現代養老消費意識,使老年群體愿消費、敢消費、會消費。
第二是破解支付端的制約。“保險+補貼”制度是培育老齡產業有效需求的基本制度安排,特別是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是激發有效需求的最重要制度之一,但我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還在試點推進中。應在國家層面盡快明確參保和保障范圍、籌資機制、待遇政策、管理服務機制等,建立符合國情、全國統一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第一、第二個方面的舉措主要是將我國龐大老年群體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市場需求。
第三是破解政策端的制約。至今我國還沒有老齡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老齡產業政策分散在各個領域,尚未形成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政策集群。應盡快制定老齡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出臺老齡產業指導目錄、編制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前兩項工作旨在清晰界定老齡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后一項工作旨在明確老齡產業發展的定位、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產業鏈、空間布局等。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推進適老產業發展,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黃石松指出,要加強規劃引領。要順應人口老齡化不同發展階段特征,根據養老產業全鏈條不同環節的作用及影響,統籌兼顧、有序完善分類扶持政策。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在制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基礎上,盡快研究編制國家老齡產業發展規劃,就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老年用品產業、科技化智能化升級等各個領域,加強系統謀劃、分類指導、協調推進。要全面提升養老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依靠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雙輪驅動,推動養老產業供給結構優化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地區差異性大,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創新能力、產業鏈基礎千差萬別,”黃石松指出,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結合各地特點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適老產業。”
“我們認為,可以將養老產業分為引領、基本、延伸三大環節。”黃石松指出,一是引領環節,主要包括老齡+研發、老齡+金融、老齡+國際交流、老齡+創新商業模式,可以重點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地區發展;二是基本環節,主要包括養老照護服務、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老年健康促進服務、老年教育培訓服務、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等老齡服務,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根據各地老齡化程度全面均衡發展;三是延伸環節,重點培育老齡+制造,配套發展老齡+康養、老齡+文旅、老齡+教育、老齡+全齡化社區等,可以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特色,在特定地區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從國家層面則需要進一步完善老齡產業統計體系,建立分級分類的老齡產業宏觀調控政策制度。
“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李志宏告訴記者,發展銀發經濟是在老齡社會條件下保障老年群體民生、促進經濟發展的共同要求。特別是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急速發展期,迎來年均增長超1100萬、持續增長到2035年的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在此背景下,伴隨老年人口消費需求結構升級,以及消費觀念和能力提升,老齡產業迎來了廣闊市場空間。對此,積極培育銀發經濟,重在順應老年人消費升級趨勢、滿足老年人高品質生活需求的同時,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實現消費升級迭代
“如何在養老消費換擋增速時期解決體制、機制障礙,是養老產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黃石松告訴記者,有效激發老年人消費,要在前些年大力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重點從需求側發力,解決老年人消費能力不足問題。要充分研究老年消費行為特征,制定精細化支持政策,有效提高老年人消費能力。養老消費是一種個性化消費和場景式消費,既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又是細分具化的過程。要完善老年人消費維權機制,讓老年人能夠放心消費,免除后顧之憂,進而構建一種不斷變化的正向反饋機制,提高老年人消費的持續動力,最終實現發掘--喚醒--引導--消費--展示--反饋的完整消費閉環。良好的養老消費環境營造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加大涉老領域數字新基建,在鼓勵推廣新技術、新方式的同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加快推進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應用和移動終端、APP應用適老化改造,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方便消費升級迭代。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質環境、城市社會環境以及信息暢通、社區支持和健康服務等硬件和軟件建設指南。“按照聯合國的定義,老年友好宜居城市是‘能夠防止和糾正人們在變老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遇到各種問題的城市’,旨在通過服務、場所和設施方面的環境支持,使人們以積極態度面對老年期。”黃石松強調,與之相適應,要著力發展老齡制造相關產業。面對全球性的人口老齡化,以促進老年人功能發揮為目的、方便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康復輔具研發、設計、制造等需求旺盛,我國還處在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相關產業鏈條非常長,帶動作用大。
“‘十四五’時期,可以把養老產業的發展重點放在培育實體經濟發展,放在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老齡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上,”黃石松表示,發揮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基礎好的優勢,充分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機遇,中國在老齡制造領域一定會涌現出本世紀初期中國加入WTO帶來家電行業全面走向國際市場的嶄新局面。